|
【郑州】如何靠“一块瓷砖”完成造富神话? |
【zhengzhou】2016-11-4发表: 如何靠“一块瓷砖”完成造富神话? 占据郑州建材圈半壁江山的他们,砸数亿元买楼,技术员年薪三四百万,一条生产线上亿元已喝惯郑州胡辣汤的建材闽商如何靠“一块瓷砖”完成造富神话?河南商报记者李兴佳越过武夷山,跨过长江,1500公里 如何靠“一块瓷砖”完成造富神话?占据郑州建材圈半壁江山的他们,砸数亿元买楼,技术员年薪三四百万,一条生产线上亿元 已喝惯郑州胡辣汤的建材闽商 如何靠“一块瓷砖”完成造富神话? 河南商报记者 李兴佳 越过武夷山,跨过长江,1500公里的跋涉,第一批闽商硬是从晋江走到了郑州。 他们带来了一块方形瓷砖。谁能想到这小小的瓷砖,竟完成了闽商在郑州的造富神话,创下了郑州建材市场的黄金十年,更奠定了闽商在郑州建材圈的江湖地位。 在郑闽商早已喝惯了热辣的胡辣汤,说溜了“河普”,但“只要开店就赚钱”的黄金时代已经远去。 这个建材江湖,也不再是他们熟悉的模样。 【辉煌】 郑州建材圈 闽商占据半壁江山 1993年出生的谢金坤砸下重金,买下数股,和其他几十个在郑州的同乡参股组建了中闽陶瓷物流园。一股50万元。 张志杰也买了几股,并且在郑州华南城商铺价格7000元/平方米时贷款果断买入,两年后他说:“给我一平方米一万元我也不卖。”更值得一提的是,两年时间,他靠建材生意赚取了百十万元,净留一个500多平方米的黄金铺位。 瓷砖商林则中一口气买下530平方米的商铺,花去400多万元。新铺已经装修完毕,装修费用花去约80万元。 大手笔、不差钱、土豪作风,这当然是建材生意积淀数年带给他们的报酬,更把一个隐秘低调的组织从幕后推至前台——郑州建材圈的闽商。 谢金坤和张志杰、林则中,都来自那个依山傍海的亚热带临海省份。那里一年四季雨量充沛,传唱着《爱拼才会赢》的歌曲。 来自2013年的不完全统计数据,在郑经商生活的泉州籍人士已达数万人,每年在郑州的销售额近百亿元。 以不得不提的郑州市工商联泉州商会为例,这是第一个泉州籍异地商会,成立于1997年。2013年的数据显示,该商会会员单位已从最初的300多家发展到1500多家,分布在服装、陶瓷、水产建筑、水暖建材、鞋业、石材、汽车配件以及房地产等各个行业。其中在水暖建材行业,会员品牌已达100余个。闽商在郑州建材圈占据了半壁江山。 【历史】 闽商传帮带 一条生产线投资过亿元 历史要从一个名叫磁灶镇的古老城镇说起。至今当地还保留有隋朝时期生产瓷器的“龙窑”。 在世纪之交的当口,最早的一批福建人开始进驻郑州市场。拿个工作证、背个包,走路或者坐公交挨个走访工地,逢人就问“要不要瓷砖”,成为福建人留给郑州人的最初印象。 传帮带是福建人打下建材江湖的方式。“很多是家族企业。自家规模做大了,想招人,看邻居家的一个小孩挺灵活,就带了出来。” 张志杰说。 15年前,黄晓天(化名)经同乡介绍,跟着姐姐来到郑州闯荡,初涉建材生意。后来,那个同乡成了他的姐夫,他们家族也在郑州发展。单单黄晓天镇上在郑州做生意的就有30来户。 “磁灶镇下面很多村都有瓷砖厂。上世纪八十年代,几乎每个村都有几个工厂,多的话一个村有上百条生产线。以前一天烧制几百平方米,现在一天能烧制几万平方米。”谢金坤说。 高产出的背后,是看不见的高昂成本。一福建籍商户称,一条生产线投资成本少的两三千万元,贵的上亿元。 “大工厂有几百条生产线,占地几百亩。”张志杰说,巨额成本决定了这个行业不会造假,“因为投入大,没必要造假。”这也是一个看重技术的高利润行业,张志杰说:“资深的技术员年薪有三四百万元,能赶上公司老总。” 做深做精做细,一向要求严苛的福建人创造了瓷砖产销一条龙的造富神话。有受访商户称,福建外墙砖销量能占到全国销量五成以上,很多大公司在磁灶镇贴牌生产。 顶峰时,磁灶镇下午5点天就黑了,“别的地方都是下午6点天黑,穿件白衬衣在大街上转一圈就变成了黑色。因为那时候烧煤,乌烟瘴气。”张志杰说。 【敢拼】 “打工就是为了做老板” 爱拼才会赢,这是福建当地人耳熟能详的俗语,也最能凸显闽商的敢拼敢闯性格。 “宁为鸡头不做凤尾。我们奔波几千里,只抱着一个目的——出来打工,要做就做老板。”一福建籍商户称,“福建人很少有打工超过3年的,3年后,家里有点积蓄的,都开店自己做老板了。” 21年前,张志杰远赴东北做陶瓷生意,干了两年,因为同学在郑州,需要人手,便来到了东建材。 那会儿,一个月工资七八百元,他觉得“靠工资出不了头”。 2002年,学到手艺的张志杰借了钱,租了间十来平方米的店面,自己做老板。 林则中也把自己16年的从业经历划分为两个时间段。前4年,他给别人打工,积累销售经验和客户资源。2004年来到郑州后,他单干,开始做代理。 【变迁】 郑州建材市场风云突变 张志杰、林则中闯荡郑州的那几年,恰好是郑州建材市场的黄金岁月。 如果以1995年和2015年为时间点,建材市场有两个标志性事件。 1995年,东建材开建,打破了建材类市场以西建材为主的局面。后来,东建材后者居上,渐渐占据建材市场头把交椅。 1995年还有一个建材业的标志性事件,中原陶瓷城成立。有数据显示,整个市场占地面积16万平方米,为河南省最大的陶瓷集散地,市场内曾有商户500余家。 张志杰、林则中就在中原陶瓷城度过了辉煌的十年。 张志杰租下500多平方米的店铺,当时算是市场最大店,一个月房租五六千元,“但是第一个月营收就超过了以往半年的收入,因为我有老客户。” 2015年的一纸外迁令让张志杰措手不及,更让建材市场发生变化。 中原陶瓷城、新易发板材城、郑州陶瓷城、吊顶市场等几大建材专业市场在2015年上半年启动搬迁。 占据市场八成以上的福建籍商户何去何从? 此时,其背后的泉州商会站了出来。原来,早在2013年,财大气粗的泉州商会就砸下数亿元,买下某新市场一栋十几万平方米的大楼。 他们苦恼了好久的“搬往哪里”问题也尘埃落定。 只不过时代变了,眼下不再是“不管会不会做生意,只要开店就赚钱”的黄金时代,辛苦一年未必会有好收成。 这个建材江湖,也不再是他们熟悉的模样。 瓷砖相关 郑州卫浴郑州东建材郑州五洲精品陶瓷城郑州新家园郑州陶瓷大卖场郑州东建材市场,本资讯的关键词:郑州如何平方米完成神话 (【zhengzhou】更新:2016/11/4 22:16:33)
|